航空服務專業就業前景
航空服務是一個不足百年的新型朝陽行業。上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航業開始起步,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迅速發展,20世紀70年代以后民航業朝著大眾化方向發展。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以20%的速度發展,1987年政企分開后在國際上一躍進入世界航運前十位,成為航空大國。1997年以后,我國民航業逐步改造得適應于市場經濟,現今正從速度發展型轉化成效益發展型,經改組后現在的幾個航空公司更具自己的靈活性,效益管理與總局脫勾,客貨、運力增加了數十倍。 應該樂觀地看到:我們是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,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的航空市場,歐洲空中客運公司,麥道公司、美國波音公司都爭相與我國聯合生產、簽訂售機合同。現在世界上每年生產的100座以上的客機,每12架中就有一架是為中國生產的。相信隨著生產總值、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、人們的消費水平的提高、消費觀念的變化,這一朝陽行業會在21世紀騰飛。我國將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轉變,在世界民航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。僅從人口量來看,我國是歐洲人口總和的3倍,是美洲人口總和的5倍。 民航市場前景分析 1、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直接影響著民航的發展,我國要大力開發中西部地區、內陸地區,前景廣闊。從經濟規律看,航空業發展速度是經濟發展速度的1.5—2倍。到本世紀中葉,我國的經濟發展將保持增長。 2、居民收入的影響。從統計資料看,當人均GNP值超過1000美元時,居民開始大批自費旅行,選擇更多的是空中的交通,目前是不到800美元。在珠江三角洲、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,人均GNP超過1500美元的地區,自費旅行選擇空中交通的比例已經上升到15%以上。在發達國家自費旅行中選擇空中交通的比例占50%以上。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,人們出行選擇乘坐飛機將成為正常的選擇而不是一種奢侈。 3、旅游業發展的影響。運輸是旅游的上游產業,對于國外游客來說,航空是他們的首選方式,對于國內游客來說選擇航空的比例也會逐漸擴大,特別像我們這樣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國家。“五8226;一”、“十8226;一”黃金周,地域南北、東西跨度大,民航市場前景樂觀。就拿我省來說,常德、張家界、吉首、懷化、衡陽都已有或在建機場。從路途遠近選擇交通方式的調查表明:500—800Km內的,鐵路和高速公路是首選;1000—2000Km內的,公路、鐵路、航空互有競爭;2500Km以上的則選擇民航的比例大,空運占有優勢。 4、國家政策影響、市場機制完善、航空成本的降低都將有利于航空業的發展。 5、生活水平的提高、經濟貿易的發達對航空物流有很大的推動作用。貴重設備、精密儀器、急用醫藥、鮮花、水果、海鮮等等空運是首選。 6、國際間的交流、境外旅游的開放,使民航運輸不斷發展
|